游上皇山

2016-05-27 17:02:00 admin
    这一次,我终于来到了上皇山。
    这是冬日的一个上午,暖阳柔柔地抚摸着大地的一切。一切,都显得那么寂静,甚至我的心灵亦是如此。蔚蓝的天空,蓝得透彻,蓝得纯净,蓝得醉人心脾。天空不见一片儿云彩,于是冬阳的光完全刺透这深邃的天空,完全没有保留的照射下来,洒向这憨厚的大地。
    车子行驶在平坦的一〇五国道,我们尽兴地欣赏着沿途的美景,一排排挺立的绿化树,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从车窗外一闪而过,心中在感怀时代给这片沃土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车子右拐进入了晓坑地界,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洞天了——阡陌相通、鸡犬相闻,好一派农家迷人的景象!
    上皇山位于龙南县东江乡晓坑村,这是并非是窄窄的一方土地,而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。前几天刚下过一场冬雨,路面还有点儿潮湿。山道弯弯,曲径幽深,汽车在轰鸣,丝毫不会影响那几只在林间跳跃的小松鼠。那些可爱的小精灵睁大圆溜溜的小眼睛注视着我们,它们用摇摇尾巴的方式迎接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,转眼间又羞涩地消失在丛林之中……
    车子在林间穿行许久,在一处开阔的地方,我们停下车子,步行踏上了通往仙灵岩的山路。这是一条新修的山路,一旁是云母花岗岩峭壁,一旁是淙淙的溪流。我们顺着溪流,沿着崎岖的山道踽踽而行,嗅着林间特有的幽香,沁人心脾;听着不知名的鸟雀婉转地叫鸣,心情也变得格外的好。
    上皇山上有一座仙灵岩寺庙,据说是为了纪念谭、沈两位仙师的。相传在很久以前,有两位神仙经常在人间做好事,好奇的人从临近的渡江一路跟踪,只见他们来到上皇山的一个天然岩洞边就不见了。只见洞边留有两把雨伞,一把写着谭字,一把写的是沈字,因此人们把这二位神仙称为谭沈仙师,这个岩洞也就称为仙灵岩。
     岩洞旁边有一个小小的石窟,石窟里有满满的水,水清澈甘甜,不要出声,水就会源源不断的流来取之不尽。据说人一出声水就停了,就像是有神仙的灵性。人们说石窟里的水可以医治百病,被称为“圣水”。
      关于上皇山的还有另外一种版本的传说。从前的东江晓坑是一个非常贫穷的村子,老百姓靠耕作、狩猎为业。有一年,这里的村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,当地的郎中也束手无策。一天,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,拄着拐杖沿途流落在村子的旁边,村子里的人见两位老人很可怜,就把仅存的一点好吃的送给了老人。两位老人也没有拘束,接受了馈赠。两位老人告诉人们他们一个姓谭,一个姓沈。当听说这里的乡亲们得了一种怪病,谭沈两位老人就把乡亲们带到上皇山的一个干涸的石窟边。其中一位老人口念咒语,另外一位老人用手中的拐杖往那石窟一指,那干涸的石窟顿时冒出了汩汩的甘泉。人们争相喝了石窟的甘泉,顿觉神清气爽,那莫名其妙的怪病也消除了。当人们说要言谢两位老人时,老人却不见了,人们才如梦初醒,这才明白是遇到了传说中到处行善积德的谭沈两位仙师。
       自从喝了神仙指点的上皇山甘泉,人们百病消除。一传十,十传百,从此以后,方圆数里的百姓都来这里取水,为感激两位仙师,人们就把这个石窟称为仙灵岩。
      “青山画院成仙境,灵经圣水施人间”,客家人为纪念行善积德的谭沈两位仙师,还在上皇山修建了仙灵岩寺庙。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, 有了上皇山神奇的传说,有了甘甜的泉水,使仙灵岩声名大振。直到现在,来上皇山取水的人还是络绎不绝。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,为“谭沈仙师庙”朝神日,那一天也是上皇山最为热闹的日子。仙灵岩香火缭绕,天南地北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,满怀虔诚之心,前来朝神敬香,祈求国泰民安、家业兴旺,岁岁平安。
        在上皇山,当地的老人告诉我们,上皇山原来还有一座寺庙叫上皇始祖庙,修建的年代更是久远,可惜毁于文革那个荒唐的年代。当年的寺庙遗址只是留下一些断壁残垣,还有几块光溜溜的大石头孤零零地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,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沧桑的故事。
        沿着溪流,我们一路探寻泉水的来路。山泉曲曲折折,一路绵延流向山外,上皇山恰似一位温情的母亲,用她那博大的胸怀滋养着一方百姓。掬一口泉水,清凉甘甜,我看见了一群色彩斑斓的鱼,朋友告诉我那叫石斑鱼,那是林间特有的鱼种。抬头间,我又看见了一只小松鼠,它依旧不怕人,圆溜溜的小眼睛看着我,露出友善的眼神。同行的朋友告诉我,在上皇山是禁止捕杀猎物的,人与山的和谐相处,这也是为什么这里会充满无限生机的原因吧!我不禁这样想。
         上皇山——那充满神奇的传说,那纯厚质朴的客家风情,仿佛是悠远的记忆,穿越了岁月的时空,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。
           作者 张文锋
           地址龙南县龙南镇第一小学
          电话 13576717849